
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,记忆里那条家门口的清溪,碧澄如镜,鱼虾嬉戏,信手一捞就能添道菜。可放眼如今?莫说鱼虾,溪底卵石都难觅踪影。近来,我偶遇“沉香鱼”的说法,言之凿凿唯有在水质剔透的河川方能得见。这一下子撩拨起我的念想,也让我寻思,这“沉香鱼”背后,莫非藏着啥玄机?
依着坊间传闻,此鱼学名桂华鲮,颟顸皮实,江河沟渠皆可存活。然其对水质的龁龁,确乎较之寻常鱼类更为严苛。它偏安于巉岩嶙峋之境,闲来无事便啃噬石上苔藓。朝九暮四,入夜九点前后,是它们出外觅食的鼎盛时段。饕餮一番,酒足饭饱,便又遁回深潭。
这鱼的生息习性,实则也吐露些许端倪。它们仰赖啃食岩石表面的附着物为生,这昭示着水质须得臻于上乘,方能滋养出它们钟爱的“零嘴”。若水质堪忧,石上尽是污秽,它们自是无法苟活。
眼下的难题是,我们还能在何处觅得这“沉香鱼”的芳踪呢?恐只得是那种远遁尘嚣,绝无工业侵扰的偏远山坳了吧。这不禁令人忆起,儿时乡野,随意一条小涧皆清可鉴人,如今欲寻觅一处洁净河川,竟成了一种奢求。
何至于此?不少人会归咎于,经济腾飞,工业勃兴,污染亦随之加剧。这固然是其一,但恐怕并非全然如此。
试想,为逐经济效益,一些地方衙门往往会宽纵对环保的约束,甚或听而不闻,视而不见。一些商贾为减缩成本,偷排浊水、乱倾弃物的闹剧也屡见不鲜。更遑论,为兴旅游业,过度开垦景区,戕害生态环境的窘况了。
这些行径,短期内或能收割些许经济甜头,但长远计之,却是以戕害吾等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,牺牲吾等的身心康泰,甚或透支吾等的未来。
或有人会辩称,擘画经济与呵护环境,本就是一对龃龉。欲图发展经济,便无可避免地要折损些许环境。此番说辞,乍听似有几分道理,实则却是一种鼠目寸光之举。
与世俗所见相悖,环境保护非但不是发展的绊脚石,反而是可持续发展之基石。唯有维护好环境,方能企及经济的长期繁荣。不然,待到环境彻底崩坏,经济发展亦将沦为海市蜃楼。
仅这水污染的治理费用,便足以彰显事态的严峻性。治理污染的耗费,往往较之防微杜渐的成本更为高昂。更何况,有些环境破坏是无法逆转的,纵使倾囊而出,亦无法复原如初。
是以,保护环境,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,而是系于吾等每一个人的切身利害。吾等不能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,而罔顾长远的发展。
那吾等当何为?除了官府加大监管力度,商企恪守环保法度之外,吾等每一个人亦应付诸行动。
譬如,吾等可节约用水用电,锐减垃圾排放,择选绿色出行方式等等。虽则这些皆是细微末节,然聚沙成塔,集腋成裘,每一个人的勠力同心,都能为环境保护裨补一份力量。
当我们惯性地将缘由归咎于经济发展的必然殉葬品时,是否忽略了吾等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?
恰如这“沉香鱼”,它不仅仅是一种鱼类,更是吾等对臻于至善环境的憧憬,对可持续发展的期冀。但愿有朝一日,吾等能再次在清澈的河川中,望见它们自由自在地嬉戏。这不仅仅是为了鱼类,更是为了吾等自身,为了吾等的子孙后代。
Powered by 云开平台app官方全站app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